• 中国中文核心期刊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
高级检索

L-硝基精氨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张建新, 张会欣, 李兰芳, 李永辉

张建新, 张会欣, 李兰芳, 李永辉. L-硝基精氨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7, 38(2): 157-161.
引用本文: 张建新, 张会欣, 李兰芳, 李永辉. L-硝基精氨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7, 38(2): 157-161.

L-硝基精氨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摘要: 目的:研究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L-NA)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缺血0,2,6,12,24 h脑组织中[内皮型NOS(eNOS)、神经型NOS(nNOS)及诱导型NOS(iNOS)]基因表达的变化;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HPLC法测定纹状体、海马、皮层中氨基酸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可见eNOS和nNOS表达,eNOS于脑缺血后2 h达到高峰,nNOS于6 h达到高峰;正常对照组未见iNOS表达,但在脑缺血后开始表达,缺血后12 h达到高峰;缺血后12 h给予L-NA治疗3 dL-NA组中梗死体积/全脑体积(Ⅳ%)显著低于相应的缺血组;缺血组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GABA的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缺血12 h治疗3 d时,L-NA组中纹状体、海马、皮层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显著低于缺血组,GABA的含量显著高于缺血组,海马中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缺血组。结论:缺血后期应用L-NA对脑缺血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兴奋性氨基酸合成、释放相对减少,抑制性氨基酸合成、释放相对增加有关。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06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97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刊出日期:  2007-04-2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