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叶孟, 潘宏铭, 李楠, 张在云, 方勇, 楼芳, 吴金民. 羟基喜树碱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5, 36(6): 531-534.
引用本文: 叶孟, 潘宏铭, 李楠, 张在云, 方勇, 楼芳, 吴金民. 羟基喜树碱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药动学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5, 36(6): 531-534.

羟基喜树碱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药动学研究

  • 摘要: 目的:比较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腹腔内和外周静脉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药动学特点。方法:比格犬12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2 mg/kg HCPT溶于生理盐水10 mL中,腹腔内给药组先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290 mL,随后用恒速泵快速注入HCPT;外周静脉给药组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300 mL,于股静脉中用恒速泵快速注入HCPT。随后按不同时间点抽取血液和腹腔液,各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药物浓度,并用3P87软件包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HCPT给药1 h后,腹腔给药组的门静脉浓度和外周静脉浓度持续超过外周静脉给药组,两组间门静脉浓度和外周静脉浓度的AUC比分别为为1.08∶1和1.45∶1。腹腔内给药组的腹腔液HCPT浓度明显高于外周静脉给药组的腹腔液浓度,峰值为60.4倍,AUC为21倍,P值均小于0.001。结论:腹腔内给药组其药动学具有明显优越性,能维持腹腔液和门静脉血更高更持久的血药浓度,因而有利于化疗药物发挥更大的生物学效应,值得临床应用。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