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宿树兰, 华永庆, 段金廒, 唐于平, 陆茵, 丁安伟. 少腹逐瘀汤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的生物效应及物质基础评价[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7, 38(6): 544-548.
引用本文: 宿树兰, 华永庆, 段金廒, 唐于平, 陆茵, 丁安伟. 少腹逐瘀汤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的生物效应及物质基础评价[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7, 38(6): 544-548.

少腹逐瘀汤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的生物效应及物质基础评价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少腹逐瘀汤及各分离部位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的拮抗效应,并探讨各部位物质基础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制备各部位样品(SF-1~SF-14);采用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评价该方及各部位的生物效应;采用TLC法对活性部位进行定性分析,并初步分析各部位所包含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与效应间的相关性;采用HPLC-DAD-ESI-MS法对活性显著部位SF-3中的主要色谱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少腹逐瘀汤拮抗子宫平滑肌收缩的活性部位主要为SF-3、SF-7、SF-10,其化合物类型包含黄酮苷类、内酯类、有机酸类等;部位SF-6、SF-9、SF-11也有一定的活性;通过与标准化合物对照及质谱特征对活性显著部位SF-3色谱峰进行了归属和指认,鉴定了其中11个化合物分别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原儿茶酸、咖啡酸、香草酸、盐酸川芎嗪、阿魏酸、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苷、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I。结论:少腹逐瘀汤拮抗离体子宫收缩效应源于挥发油部位及除去生物大分子的水溶性部位的贡献;水溶性小分子部位经大孔树脂吸附,醇梯度洗脱得到了以30%~40%(SF-6、SF-7)、60%~80%(SF-9~SF-11)两段活性部位,前者主含黄酮苷类、内酯类、有机酸类,后者主含生物碱类等;实验中发现生物大分子物质对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呈现出兴奋作用。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