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解丽君, 张建新, 李兰芳, 李永辉, 马勇志. 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7, 38(6): 530-534.
引用本文: 解丽君, 张建新, 李兰芳, 李永辉, 马勇志. 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7, 38(6): 530-534.

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摘要: 目的:考察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PKC)激活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模型组、异丙酚低、中、高剂量(15,30,60μmol/L)组和异丙酚(60μmol/L)和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5μmol/L)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分别平衡灌注20 min后,常温全心停灌25 min,再灌注30 min,记录各组平衡末、缺血前及再灌30 min时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DEP)、左室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等心功能指标;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K)活性;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差速离心提取心肌线粒体,测定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ATP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异丙酚中、高剂量组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左室功能下降,降低冠脉流出液中LDH、CK的活性(P<0.05);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显示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增强心肌线粒体中SOD、GSH-PX活性、减少MDA的生成(P<0.05),提高线粒体ATP酶活性(P<0.05)。白屈菜红碱能部分减弱异丙酚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异丙酚对大鼠离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和激活PKC有关。

     

/

返回文章
返回